<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重磅!《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2018~2020年)》發布,冷鏈馬甲被點名

時間:2023-05-11 20:04:16來源:admin01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原標題:重磅!《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2018~2020年)》發布,冷鏈馬甲被點名

10月13日,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 (2018-2020年)》,規劃提出我省將著力于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構建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的定位,以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為突破口,加快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

打造“冷鏈物流豫軍”新增3~5家冷鏈物流上市企業

規劃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成鄭州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冷鏈物流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果蔬、肉類、奶類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30%、50%和60%以上,培育形成20家以上全國性冷鏈服務標桿企業,新增3~5家冷鏈物流上市企業。

著力打造冷鏈物流豫軍。大力培育全國性領軍企業。支持雙匯物流、鮮易供應鏈、萬邦農產品市場等龍頭企業實施平臺化戰略、大數據戰略和國際化戰略,發展倉運配、集采分銷和供應鏈金融一體化服務,培育形成一批全國性溫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和冷鏈服務標桿企業。依托有條件的省管企業整合省內相關資源,組建現代物流集團。

建設鄭州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和區域性冷鏈物流基地。支持漯河、許昌、焦作、鶴壁、平頂山等地,依托食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推進低溫肉制品、乳制品等冷鏈加工中心和物流園區建設,打造一批食品冷鏈物流基地。支持開封、新鄉、濮陽、三門峽、周口、駐馬店、濟源等地建設全國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支持洛陽、安陽、商丘、南陽、信陽等地,依托交通區位和物流樞紐優勢,規劃建設綜合冷鏈物流園區。

扶持發展本土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推動鮮易供應鏈、大象物流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壯大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強化開放招商,引導美冷、順豐等國內外大型冷鏈物流服務集成商在我省設立全國性物流總部基地和區域性集散分撥中心。

重點推進漯河雙匯物流園區、鮮易鄭州中原冷鏈谷、萬邦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商丘農批冷鏈物流中心、九州通鄭州醫藥物流園等園區建設;重點支持鮮易供應鏈冷鏈馬甲平臺拓展融資增信、結算支付、車聯網、庫聯網等增值服務,建成全國性冷鏈資源交易平臺;支持雙匯建設以肉類為主的大型生鮮電商平臺;支持萬邦建設農產品交易大數據平臺。

構建重點產業全程冷鏈體系。發揮雙匯、鮮易、大用等骨干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構建覆蓋全國的肉類食品云倉網、運輸網、城配網和信息網;支持三全、思念等大型企業在主要生產基地建設自動化立體冷庫,在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建設區域配送中心;積極申建鄭州藥品進口口岸,培育進口產品—檢驗檢測—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產業鏈;支持全國性乳制品企業在我省設立中轉分撥中心。

省內快遞“一日達”

規劃明確快遞物流方面的目標,2020年建成鄭州國際航空快遞物流樞紐。快遞物流業務收入超過310億元,業務量超過35億件,培育7家以上年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快遞企業,行業新增從業人員10萬人以上,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行政村快遞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基本實現省內縣級以上城市24小時投遞、全國重點城市48小時投遞。

支持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建設承擔區域中轉、分撥集疏等功能的區域性快遞物流園區。重點推進鄭州京東“亞洲一號”現代化智能物流中心、中通快遞國際業務總部、韻達貨運華中總部基地、漯河東興電商物流產業園、豫東快遞物流產業園等建設。

鼓勵企業使用智能快遞箱、快遞無人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等開展城市末端配送。到2020年,建成10000個智能快遞自提柜、1000個校園快遞綜合服務中心。到2020年,建設2000個鄉鎮快遞綜合服務站、30000個行政村快遞物流末端服務點;鼓勵在校學生超過1萬人的高等院校、建筑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配套建設“收存寄”一體的公共服務站。

依托航空、鐵路等交通樞紐設施,加快推進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北貨運區及相關配套工程、空鐵聯運航空物流項目、鄭州南站高鐵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和機場引入高鐵專用線等項目建設;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國際陸港、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區域,建設一批跨境快件中轉分撥中心。

鄭州建成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

規劃明確,到2020年,鄭州將建成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買全球、賣全球”能力和水平全國領先。培育建設10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商綜合物流平臺、30個大型電商物流產業園區,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萬億元以上。電商物流與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現代農業集群等領域融合合作更加深入。

推動電商物流企業新建或改造社區末端綜合服務平臺,鼓勵在校生超1萬的高校、建筑面積超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建設“收存寄”一體的公共服務站。

2016年全省物流總額超10萬億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超過180萬億,同比增長7%,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增長約7%,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增長超過30%。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8.5萬億,同比增長10%左右。物流業總收入預計可超過6.5萬億,同比增長12%。

根據《規劃》,2016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0.1萬億元,增長8.8%;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130億元,增長9.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冷鏈、快遞、電商和航空物流等重點領域快速發展,冷鏈產品消費量達到710萬噸;快遞業務量達到8.4億件,增長63%;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45.7萬噸,居全國第7位;電子商務交易額超萬億元,增長30%,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業務規模居全國前列。

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有4A級以上物流企業46家,5A級物流企業6家。鄭州交運集團、漯河雙匯物流2家企業入選全國物流企業百強,鮮易供應鏈、大用運通、鄭州國際陸港等8家企業入選全國冷鏈物流百強,敦豪、京東、傳化、菜鳥、順豐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河南。

“十三五”服務業主導產業之一

陳潤兒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研究

《規劃》明確,現代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服務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2017年以來,河南省高層領導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河南省物流產業轉型發展工作。

5月3日,陳潤兒先后來到華夏易通物流有限公司、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城實地考察。

5月26日,陳潤兒先后來到鄭州機場、大連毅都華中冷鮮港、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和鄭州鐵路局,實地察看多式聯運開展情況。陳潤兒強調,要將多式聯運作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著力點,依托自貿試驗區制度優勢,抓住機遇、創新發展,努力為全國提供可資借鑒的“河南方案”。

6月2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河南省現代物流業高端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陳潤兒強調,要把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作為事關河南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來抓,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運營,努力建設連接世界、領先中西部的綜合型內陸型國際物流中心。鄭州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倉等42個合作項目簽約,投資總額370億元人民幣。

8月22日,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集中討論研究現代物流業等三個產業轉型發展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河南省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和冷鏈物流、電商物流、快遞物流轉型發展工作方案。

9月1日,全省物流業轉型發展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強調要站在戰略高度審視物流業轉型發展,抓住關鍵、統籌推進、擴大開放,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打造現代國際物流中心。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

(2018-2020年)的通知

豫政辦〔2017〕109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2018-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9月18日

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 (2018-2020年)

現代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服務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我省發展現代物流業具有優越區位交通條件、雄厚產業基礎、廣闊市場空間、良好政策環境和重大戰略平臺支撐,特別是隨著產業轉型、消費升級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成為我省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為貫徹落實《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豫發〔2017〕18號)精神,以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為突破口,加快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物流業發展,著力推進物流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行業物流,全省現代物流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6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0.1萬億元,增長8.8%;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130億元,增長9.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冷鏈、快遞、電商和航空物流等重點領域快速發展,冷鏈產品消費量達到710萬噸;快遞業務量達到8.4億件,增長63%;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45.7萬噸,居全國第7位;電子商務交易額超萬億元,增長30%,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業務規模居全國前列。

2.節點建設成效顯著。鄭州成為國家確定的國際性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民航、鐵路、公路“三網融合”和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國際陸港)“四港聯動”的集疏運體系基本形成。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基本形成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中歐班列(鄭州)綜合運營指標全國領先,空鐵國際國內“雙樞紐”建設深入推進,區域物流節點城市功能不斷提升。

3.平臺載體日益完善。物流園區集聚效應明顯增強,鄭州國際航空物流園、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雙匯物流園、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園等國家和省級示范物流園區加快建設,鮮易冷鏈馬甲、買賣全球網等一批物流綜合信息平臺不斷涌現,一批功能性口岸和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建成投用,成為物流產業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4.市場主體逐步壯大。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有4A級以上物流企業46家,5A級物流企業6家。鄭州交運集團、漯河雙匯物流2家企業入選全國物流企業百強,鮮易供應鏈、大用運通、鄭州國際陸港等8家企業入選全國冷鏈物流百強,敦豪、京東、傳化、菜鳥、順豐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河南,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和供應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5.業態模式不斷創新。“互聯網+高效物流”“物流+金融”“物流+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發展迅速,多業聯動、跨界融合發展趨勢日益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鄭州市成為國家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洛陽市成為國家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總體上看,我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服務供給水平不高,企業多以運輸和倉儲粗放經營為主,高層次、綜合性的物流服務供應不足;二是企業整體競爭力不強,規模小、層次低、實力弱的問題突出;三是設施網絡不健全,多式聯運配套銜接不暢,末端配送設施等建設亟待加強;四是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不高,自動化裝備應用程度較低;五是物流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高端人才缺乏。

(二)面臨形勢。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產業分工持續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居民消費加快升級,新技術、新業態迅速發展,物流業呈現出網絡化、國際化、融合化、專業化的發展競爭態勢。我省現代物流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物流業轉型發展提出新要求。現代物流業貫穿一、二、三產業,連接生產和消費,既是生產環節的供給側,又是消費環節的需求側,涉及領域廣、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現代物流業必須按照需求導向、市場導向轉型升級,著力擴大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電商物流等中高端服務供給,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2.“一帶一路”建設為加快物流業發展創造新機遇。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賦予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兩體系一樞紐”特殊使命。我省作為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樞紐通道地位更加凸顯,與沿線國家和相鄰省份的互聯互通效應持續提升,國際供應鏈物流和中轉聯運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為我省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3.新一輪科技革命為物流創新發展提供新動力。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供應鏈管理方式創新和多式聯運加快發展,為現代物流業融入產業鏈、優化供應鏈、重塑價值鏈,提高生產經營和流通效率,提供了強勁支撐。

4.居民消費升級為物流需求拓展廣闊新空間。現代物流業是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隨著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便利化、高品質、安全性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為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電商物流等新興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我省綜合交通和產業基礎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國際化、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為方向,以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電商物流為重點,著力優化空間網絡體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創新技術業態模式,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促進融合聯動發展,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和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為我省全面推進“三區一群”建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強力支撐。

(二)戰略定位。

——現代國際物流中心。依托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中歐班列(鄭州)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拓展物流網絡通道,完善物流設施,集聚國內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構建與國際接軌、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立足產業基礎優勢,推動現代物流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和電子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融合協同發展,拓展延伸物流服務功能,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形成連接產供銷、貫通一二三產業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三)空間布局。按照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戰略定位,優化區域功能分工和空間布局,構建以鄭州為中心、區域物流節點城市為支撐、城鄉分撥配送網絡為基礎的“一中心、多節點、全覆蓋”的現代物流空間網絡體系。“一中心”。即鄭州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是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加快建設立足河南、輻射全國、連接世界的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國際快遞物流樞紐、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提升鄭州在全球物流格局中的樞紐功能和地位。“多節點”。即區域物流節點城市。推動其他省轄市和位于省際交界的省直管縣(市),發揮區位交通、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等比較優勢,完善物流通道、園區、口岸等基礎設施,強化區域集散分撥和物流配送功能,發展成為服務本地、輻射周邊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形成鄭州國際物流中心與各物流節點城市分工合理、配合緊密、互為支撐、互動發展的物流節點城市網絡。“全覆蓋”。即覆蓋全省城鄉的分撥配送物流網絡,主要建設市縣分撥配送中心和城鄉末端設施網絡。

市縣分撥配送中心。因地制宜在市縣城區近郊、產業集聚區、大型專業市場等區域,規劃建設城市低溫配送中心、快件處理中心等,引導市區內物流企業、物流設施集聚,承擔市域內物流集散配送功能。

城鄉末端設施網絡。完善城鄉末端物流配送設施,建設具備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務等多功能的物流配送終端,打通城鄉配送最后一公里“微循環”,實現所有縣(市、區)和鄉鎮冷鏈、快遞、電商物流配送網絡全覆蓋。

(四)發展目標。到2020年,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確立,覆蓋全省的物流空間網絡體系基本形成,產業規模效益大幅提高,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競爭優勢顯著提升,培育形成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支柱性、地標性產業。重點領域目標如下:

——冷鏈物流發展目標。基本形成“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成鄭州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冷鏈物流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果蔬、肉類、奶類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30%、50%和60%以上,冷庫總庫容達到1000萬立方米以上,冷藏運輸車達到13000輛以上,建成50個大型冷鏈物流加工分撥配送基地,培育形成20家以上全國性冷鏈服務標桿企業,新增3—5家冷鏈物流上市企業。

——快遞物流發展目標。建成鄭州國際航空快遞物流樞紐,形成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綠色智慧、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快遞物流業務收入超過310億元,業務量超過35億件,培育7家以上年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快遞企業,行業新增從業人員10萬人以上,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行政村快遞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基本實現省內縣級以上城市24小時投遞、全國重點城市48小時投遞。

——電商物流發展目標。建成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引領性企業,“買全球、賣全球”能力和水平全國領先。培育建設10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商綜合物流平臺、30個大型電商物流產業園區,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萬億元以上。電商物流與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現代農業集群等領域融合合作更加深入,工業品、消費品、農產品流通更加便捷高效,供應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冷鏈物流轉型發展重點任務。

1.優化冷鏈物流空間網絡布局。

(1)建設鄭州國際冷鏈物流中心。依托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國際陸港,開通加密國際冷鏈航線,拓展中歐班列(鄭州)冷藏集裝箱鐵路線網和腹地范圍,提升進口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等口岸功能,完善多功能、標準化、國際化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國際航空和鐵路冷鏈物流樞紐。發揮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優勢,重點在惠濟區建設以速凍食品、水產品為主的冷鏈物流集中區,在經開區建設以肉類、醫藥為主的冷鏈物流集中區,在二七區建設以低溫乳制品為主的冷鏈物流集中區,在中牟等周邊縣區建設以果蔬及特色農產品為主的冷鏈物流集中區,支持龍頭企業構建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倉儲+干支線運輸+城市配送”一體化冷鏈物流網絡,形成全國重要的冷鏈加工交易和集散分撥中心。

(2)建設區域性冷鏈物流基地。支持漯河、許昌、焦作、鶴壁、平頂山等地,依托食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推進低溫肉制品、乳制品等冷鏈加工中心和物流園區建設,打造一批食品冷鏈物流基地。支持開封、新鄉、濮陽、三門峽、周口、駐馬店、濟源等地,依托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大型批發市場,建設全國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支持洛陽、安陽、商丘、南陽、信陽等地,依托交通區位和物流樞紐優勢,規劃建設綜合冷鏈物流園區,打造標準化、規模化公路和鐵路冷鏈運輸精品專線,支持支線機場利用飛機腹艙建立支線航空冷鏈中轉分撥網絡,形成一批跨區域、廣輻射的冷鏈物流集散分撥中心。

(3)健全城鄉冷鏈物流網絡。推動各地建設城市智慧冷鏈物流系統,改造建設冷鏈自提柜、儲藏柜等終端配送設施。開展冷鏈下鄉,加強縣鄉冷鏈設施供給,在重點農貿市場建設一批標準化冷鏈儲配中心。結合產業扶貧,集中建設一批果蔬茶、肉蛋奶等特色產業生產存儲、中轉冷藏保鮮設施,助力貧困戶增產增收。

2.構建重點產業全程冷鏈體系。

(1)肉類冷鏈體系。適應規模化養殖、工廠化生產,推動肉類產品骨干企業在主產區建設一批加工中心,加強肉類屠宰后排酸、預冷等低溫初加工設施建設。依托中心城市和大型凍品交易市場,規劃建設肉類加工配送中心,在銷售終端加強冷庫建設和冷柜配置。發揮雙匯、鮮易、大用等骨干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構建覆蓋全國的肉類食品云倉網、運輸網、城配網和信息網。

(2)速凍食品冷鏈體系。支持三全、思念等大型企業在主要生產基地建設自動化立體冷庫,在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建設區域配送中心,聯合第三方物流企業增加干支線速凍食品冷鏈運輸線路,在中轉、儲存和配送等流通環節建立嚴格的溫度監控和質量追溯系統,構建智能溫控倉儲、冷鏈運輸、加工配送、終端銷售、全程可追溯的“無斷鏈”速凍食品冷鏈物流體系。

(3)果蔬及特色農產品冷鏈體系。適應規模化種植和設施農業發展,加強果蔬產后預冷、初級加工、儲存保鮮和低溫運輸,提高產后附加值。加快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低溫儲藏保鮮設施建設,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建設具備集中采購、低溫加工、跨區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和中轉保鮮庫;積極與果蔬產地對接,在果蔬運輸環節推廣全程溫控技術,建立面向銷售終端的一體化冷鏈物流快速調配體系。

(4)乳制品冷鏈體系。圍繞巴氏殺菌奶、保鮮奶、酸奶等低溫乳制品,推動骨干企業在原奶產地建設大型生產預冷中心,在主要銷地建設加工分撥中心和共同配送中心,支持全國性乳制品企業在我省設立中轉分撥中心,推廣乳制品共同配送,構建涵蓋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的乳制品全程冷鏈。

(5)醫藥冷鏈體系。積極申建鄭州藥品進口口岸,培育進口產品—檢驗檢測—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產業鏈。推動醫藥物流企業、藥品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等協同配合,強化藥品冷鏈物流配送全程動態監管,實現藥品質量可控、可追溯。

3.健全冷鏈物流標準規范體系。

(1)制定地方強制性標準。率先研究制定并盡快實施冷凍食品、生鮮肉制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溫度控制地方強制性標準,探索制定易腐農產品產地預冷作業規范、技術要求和低溫食品、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要求。

(2)引領行業標準。支持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引領制定團體標準,積極推動部分具有推廣價值的標準上升為國家或行業標準。支持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發展國際物流數據標準聯盟,引導制定生鮮品航空冷鏈物流業務標準。推動鄭州國際陸港制定國際冷鏈班列溫控標準,鼓勵河南冰熊等企業制定冷藏車制造標準。

(3)創建企業標準。鼓勵鮮易、雙匯、三全等標桿企業制定實施高于國家及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圍繞車聯網和庫聯網建設全程溫控和質量溯源體系,規范各環節技術、管理、服務與能耗標準,積極參與和主導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

(4)開展標準化建設示范。依托思念、大用、二仙坡果業、伊賽牛肉、黃淮物流港等試點企業,在速凍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蔬等領域,開展國家級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支持信陽建設國家級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試點城市。

4.著力打造冷鏈物流豫軍。

(1)大力培育全國性領軍企業。支持雙匯物流、鮮易供應鏈、萬邦農產品市場等龍頭企業實施平臺化戰略、大數據戰略和國際化戰略,發展倉運配、集采分銷和供應鏈金融一體化服務,培育形成一批全國性溫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和冷鏈服務標桿企業。依托有條件的省管企業整合省內相關資源,組建現代物流集團。

(2)扶持發展本土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推動鮮易供應鏈、大象物流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壯大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鼓勵生產企業、貿易批零企業、餐飲企業將冷鏈物流業務剝離外包,推動專業化冷藏企業、第三方冷藏運輸企業和末端配送企業發展壯大。推進冷鏈無車承運人等業態試點工作。

(3)積極引進國內外龍頭企業。強化開放招商,引導美冷、順豐等國內外大型冷鏈物流服務集成商在我省設立全國性物流總部基地和區域性集散分撥中心,提升國際冷鏈資源配置能力。

5.推進冷鏈物流模式創新。

(1)發展城市冷鏈共同配送。鼓勵生鮮農產品經營主體加強與配送、快遞等企業合作,支持華夏易通等企業開展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鏈共同配送服務。發展“冷鏈配送+連鎖零售”“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宅配”“生產基地+電商+冷鏈快遞+智能菜柜”等新型業態模式,推動供貨、運輸、配送終端無縫銜接,形成“干線運輸+神經末梢”的冷鏈共同配送網絡。

(2)推進“互聯網+”冷鏈物流發展。應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交通、倉儲和運輸資源,建設線上線下冷鏈資源交易平臺,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互聯網+裝備租賃”“互聯網+多式聯運”,培育“冷庫資源平臺+運力池”模式的本土冷鏈平臺公司、運營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新型綜合冷鏈業態。

(3)實施冷鏈聯盟計劃。鼓勵上下游企業加強冷鏈物流戰略合作,加快建立一批貫通產業鏈上下游和同業企業間的“冷鏈聯盟”,推動聯盟內企業精細分工、流程再造,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二)快遞物流轉型發展重點任務。

1.建設鄭州國際快遞物流樞紐。

(1)強化航空快遞樞紐建設。依托航空、鐵路等交通樞紐設施,加快推進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北貨運區及相關配套工程、空鐵聯運航空物流項目、鄭州南站高鐵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和機場引入高鐵專用線等項目建設,提升國際快件處理能力。依托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開通鄭州航空快件“綠色”通道,開展航空運輸快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點,推行“卡車航班”搭載國際快件模式,實現航空與陸運方式靈活轉換、無縫銜接,構建貫通全球的航空快遞國際通道。

(2)建設國際郵件快件經轉口岸。依托鄭州航空、鐵路國際樞紐口岸,建設中國郵政鄭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開拓鄭州直航國際郵路,增加歐向、美向等國際航空郵路數量,推行進境郵件“一點通關、分撥全國”模式。規劃建設國際郵件鐵路陸運處理中心,推動中歐班列(鄭州)運輸國際郵件常態化。

(3)建設全國性快遞物流集散交換中心。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國際陸港、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區域,建設一批跨境快件中轉分撥中心,增強快件集散交換和配送一體化功能,打造全國性快遞物流集散交換中心。

2.構建四級快遞物流設施體系。

(1)區域性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適應快遞業直營自建、集聚集群、綠色低碳的發展趨勢,支持區域物流節點城市按照企業集聚、功能集成、資源集約原則,建設一批快遞物流專業園區,吸引骨干快遞物流企業入駐,形成服務本地、輻射周邊的區域性快件中轉分撥中心。

(2)城市快件處理中心。針對城市快遞場所設施分散、規范性差、管理松散、功能單一的問題,推動各縣(市、區)布局建設1—2個城市快件處理中心(配送中心),承擔面向縣(市、區)的快遞集中理貨、分揀、封發等功能。

(3)城鄉快遞營業網點。針對快遞營業場所不固定、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推動各縣(市、區)結合社區商業服務中心、商業服務網點建設,規劃布局一批統一規范的標準化快遞經營場所,承擔業務接待、代收代投、快件暫存、停車裝卸等功能。

(4)基礎性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針對快遞末端設施薄弱、配送成本偏高等問題,加強社區、單位、校園等末端服務網點建設,推動末端配送模式創新,提高配送服務效率。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建設縣級倉儲配送中心、鄉鎮綜合服務平臺、農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加快形成網絡規模效應。

3.推動快遞物流融合協同發展。

(1)推進快遞物流與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結合我省電子信息、汽車、醫藥、食品等產業發展,引導快遞企業進駐產業集聚區,發展入廠物流,嵌入制造業提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實現信息共享、流程對接、服務定制。鼓勵發展航空快遞、限時快遞、精準彈性投遞等精益物流,拓展倉儲、金融、通關等增值服務。

(2)深化快遞物流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開展“快遞+大數據”“快遞+高鐵”“快遞+航空”“快遞+金融”等業態模式創新,促進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和體驗經濟發展。

(3)促進快遞物流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引導快遞企業服務產地直銷、訂單生產等現代農業生產,開展特色生鮮農產品包裝、倉儲、運輸的標準化、定制化服務,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益。

(4)推動快遞物流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支持快遞企業加強與電商園區、企業協作,為電商平臺服務商、銷售商提供采購、運輸、倉儲、寄遞、分撥、配送等一體化服務,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創新。

4.推進快遞物流創新轉型發展。

(1)推動快遞物流信息化發展。支持快遞企業應用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網絡、蜂窩物聯網、窄帶物聯網等新型信息網絡技術,完善信息化運營平臺,建設快遞物流大數據及云平臺,推動信息應用向郵政云、快遞云等平臺遷移,實現信息資源跨區域、跨部門共享互通。

(2)推動快遞物流智能化發展。鼓勵快遞企業推進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智能化改造,建設智能倉儲分揀系統、智能物流分撥調配系統和智慧末端配送網絡。鼓勵快遞物流園區發展“互聯網+運力優化”“互聯網+運輸協同”等智慧物流模式,發展云倉儲、云快遞等,優化物流資源配置,提升物流運營效率。

(3)推動快遞物流綠色化發展。加快快遞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標準化建設。推動企業研發應用綠色包裝、綠色倉儲、低碳運輸等技術,建立逆向物流系統,開展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管理,促進包裝減量化和可循環使用,鼓勵發展電子運單。引導企業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電動三輪車等運輸工具,改造、新建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

5.提升快遞物流行業管理水平。

(1)強化快遞安全監管。探索包容創新的快遞審慎監管制度,以權責清單為依據,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能。細化監管標準和措施,加強執法評議與監督問責。落實寄遞渠道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作配合,提升安全監管與應急處置能力。

(2)建設快遞誠信體系。建立違法失信主體“黑名單”及聯合懲戒制度,建立覆蓋行業管理部門、企業、員工和消費者的綜合誠信體系。強化快遞企業和寄件人安全責任,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建立安全信息監管系統,保障郵路寄遞渠道安全。

(三)電商物流轉型發展重點任務。

1.建設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

(1)完善電商物流集疏分撥網絡。依托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大力發展航空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布局建設跨境電商、快件分撥中心及航空、鐵路境內境外物流集疏中心,構建通達全球、輻射全國的電商物流集疏分撥網絡,建設進出口商品集疏交易中心和全國性電商物流集散交換中心。

(2)引導電商物流龍頭企業集聚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跨境電商企業和物流綜合服務商,在鄭州等地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基地。支持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鄭州國際陸港等骨干企業創新運貿一體化發展模式,培育壯大一批本土跨境電商物流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企業。

(3)推進電商物流平臺載體建設。鼓勵電商企業、物流企業與倉儲企業通過產業協同、參股合作等形式,建設“電商+倉儲+物流”三位一體的新型園區。加快河南保稅物流中心跨境E貿易產業園、鄭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鄭州國際陸港中歐物流貿易示范園等重大電商物流產業園建設。

2.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物流。

(1)完善農村電商配送及綜合服務體系。推動郵政、供銷、交通、快遞等相關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的共享銜接,鼓勵多站合一、資源共享、市場化合作,提升改造一批農村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網點,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

(2)創新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支持物流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連鎖超市、快遞網點和社區直接對接,發展直銷型、聯盟型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開展“農超對接”“基地+社區直供”“批發市場+宅配”“移動互聯網+眾包”試點示范。引導農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開展農產品統購分銷、統購集配和網上銷售服務。

(3)推進農村電商精準扶貧。依托鄉、村電商物流服務點開展電商物流專業技能培訓,拓寬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和增收途徑。開展“豫貨通天下”走進貧困縣電商扶貧活動,提供產品集貨、分級包裝、物流配送等幫扶服務,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

3.創新發展消費品電商物流。

(1)創新消費品商貿流通模式。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支持大型商超、專業市場等商貿企業建設網上商城、網絡云店,實現線上平臺和線下實體無縫連接。培育發展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新型業態。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發展同城配送共享物流、跨區域配送眾包物流等。構建食品、藥品、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電商物流體系,保障消費品流通質量安全。

(2)鼓勵發展消費品電商自營物流。支持電商龍頭企業省內物流網絡設施建設,拓展“自營+眾包”“自營+第三方”等物流業務。鼓勵生鮮、醫藥及同城配送等領域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化物流配送網絡,提供個性化物流服務。鼓勵電商企業自有物流體系向社會領域開放,開展分包業務。

(3)提升社區電商物流服務功能。支持電商物流企業與連鎖超市、社區服務中心、機關學校以及第三方企業共建城市社區綜合服務平臺,組建末端物流微聯盟,開展多種形式的投遞服務合作。推廣網訂店取、聯收聯投等新型社區物流配送模式,發展網購自取點,在人口相對密集的區域設置公共智能取貨柜。

4.積極發展制造業領域電商物流。

(1)提升工業品物流供應鏈服務水平。支持本土電商平臺與行業物流龍頭企業優勢互補、結盟合作,在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鋼鐵煤炭、汽車及零部件等領域培育一批全程供應鏈管理平臺(企業),開展撮合交易、網絡支付、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質押監管等綜合服務。

(2)推動電商物流與服務型制造協同發展。發展適應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的智能集成式電商物流模式,引導電商物流企業參與“互聯網+協同制造”,推進制造資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開放共享,實現基于訂單生產的生產鏈、物流鏈快速響應,促進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

(3)發展大宗商品電商物流。加強專業化工業品倉儲物流網絡建設,依托產業集聚區、大宗資源性商品集散地、重要交通樞紐,建設一批工業品物流倉配節點、加工配送中心和大宗商品電商交易指定交割倉庫。鼓勵物流企業通過電商平臺向客戶提供低成本的綜合貨運方案。發展第三方大宗商品電商交易物流服務平臺,建設一批數碼倉庫,促進大宗商品線上與線下交易融合,提升大宗商品電商物流支撐能力。

5.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物流。

(1)完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體系。完善中南郵政物流集散中心功能,創新郵政跨境電商一般模式,發展郵政商業快件業務。引導食品、農產品、服裝、檔發、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外貿主導企業和電商平臺在境外重點市場設立產品展示中心、分撥中心、銷售網點、海外倉,建立境外營銷網絡,提供一站式倉儲配送服務,構建跨境電商本土化服務網絡。

(2)優化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鏈。發揮跨境電商服務和標準創新聯盟作用,建立企業與政府間協調溝通平臺,推動實現企業與政府間共商、共建和共享,促進政府管理部門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鼓勵跨境電商與制造業、傳統外貿、現代服務業等聯動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

(3)推進跨境電商監管和商業模式創新。樹立包容審慎監管理念,在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持續創新,推進跨境電商線上線下融合、內貿外貿融合,促進自由化、便利化、規范化發展。創新跨境電商模式,推動B2B、B2C、B2B2C等多種模式共同發展。

四、重點工程

(一)冷鏈物流重點建設工程。

1.鄭州國際冷鏈物流樞紐建設工程。全面提升鄭州航空港冷鏈物流設施功能,完善進口水果、冰鮮水產品、肉類、藥品等功能性口岸體系,規劃建設鄭州機場冷鏈功能區和專屬貨站,加快建設華中冷鮮港、永之興等冷鏈物流園區;依托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加密開拓至歐洲、美洲、澳洲冷鏈直航航線,擴大境外生鮮貨物整機進口業務,推動“新鮮盧森堡”雙向跨境貿易平臺快速發展,打造輻射亞太和歐美的航空冷鏈物流集散中心。依托中歐班列(鄭州),擴大食品、大蒜、植物種苗、種球等品類進出口規模,力爭年冷鏈集裝箱貨運量達到2000標箱以上。到2020年基本確立鄭州國際冷鏈物流樞紐地位。

2.冷鏈物流園區建設工程。依托大型食品加工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市場主體,建設一批具備低溫倉儲、流通加工、交易展示、中轉集散和分撥配送等功能的冷鏈物流園區,重點推進漯河雙匯物流園區、鮮易鄭州中原冷鏈谷、萬邦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商丘農批冷鏈物流中心、九州通鄭州醫藥物流園等園區建設,到2020年培育認定20家以上省級冷鏈物流示范園區。

3.城市低溫配送中心建設工程。推動各地完善冷鏈物流配送節點功能和布局,依托骨干冷鏈物流企業和連鎖零售企業,在大型農批市場、城市周邊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加工、中轉和分撥功能的現代化低溫配送中心。到2020年,每個小城市建成1個、中等城市建成2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成3個以上低溫配送中心,實現全省城市冷鏈配送全覆蓋。

4.冷鏈共同配送工程。整合生鮮農產品供求、冷藏車輛等線上線下信息,構建冷鏈配送信息共享平臺。推動骨干冷鏈配送企業大力發展多溫區倉儲、商超共同配送、連鎖共同配送、冷鏈零擔班車和冷鏈宅配。推廣應用多溫層多品類共配冷藏車,完善配送停車和裝卸作業等設施。推動建設一批大型綜合性中央廚房,在有條件的大型社區安裝智能保鮮柜。

5.產地冷庫建設工程。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在農產品主產區和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產地冷藏冷凍初加工儲存設施。重點在林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主產區建設一批具有產地預冷、分揀加工設施的冷藏保鮮氣調冷庫,在茶葉、中藥材主產區建設一批具有控制恒定溫濕度設施的冷庫,在肉類、原奶等原料基地建設一批節能環保、經濟適用的冷藏冷凍加工儲存設施。到2020年,打造一批面向周邊大中城市的生鮮農產品產地預冷示范基地。

6.農產品配送直銷平臺工程。推動生鮮電商交易平臺、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快遞企業加強合作,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農產品配送直銷平臺。支持本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借助全國知名的大型電商平臺,拓展生鮮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一批大型城市生鮮農產品直供中心,推動農產品原產地直采直銷。到2020年,培育形成20家以上生鮮農產品配送直銷示范企業。

7.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工程。推動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整合貨物、冷庫、冷藏運輸車輛等資源,建設集信息發布、在線交易、全程溫控、車輛跟蹤、產品溯源等功能于一體的冷鏈物流信息平臺。重點支持鮮易供應鏈冷鏈馬甲平臺拓展融資增信、結算支付、車聯網、庫聯網等增值服務,建成全國性冷鏈資源交易平臺;支持雙匯建設以肉類為主的大型生鮮電商平臺;支持萬邦建設農產品交易大數據平臺;推動一批骨干企業建設全程溫濕度監測、控制、記錄系統和可追溯信息平臺系統。

8.冷鏈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在鄭州、商丘等交通樞紐城市開展冷鏈多式聯運試點示范,先行先試聯運模式、運輸裝備和信息數據標準,探索標準化、一體化、一單制多式聯運運輸模式。堅持市場化運作,推動骨干物流企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共建多式聯運綜合信息平臺。以空陸、公鐵聯運為重點,支持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拓展冷藏卡車航班網絡,擴大冷鏈產品空陸聯運規模;支持鄭州國際陸港實施“一干三支”公鐵海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擴大冷藏集裝箱甩掛運輸公鐵聯運規模;支持鄭州交運集團與鄭州鐵路局聯合發展冷鏈“門到門”公鐵聯運。

9.冷鏈技術裝備升級工程。支持冷鏈裝備制造企業加大新型分級預冷裝置、多溫區陳列銷售設備、大容量冷卻冷凍機械、節能環保多溫層冷鏈運輸工具等研發力度,推廣使用安全環保節能的制冷工藝、蓄冷材料和節能設備。鼓勵冷藏運輸工具制造企業對產品進行智能化創新設計和升級改造,建設智能產品監控云平臺,實現產品遠程數據交互和控制。鼓勵冷鏈裝備制造企業面向市場提供冷鏈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推動我省冷藏設備生產龍頭企業擴大專業化、輕量化、綠色化冷藏運輸車輛生產規模。到2020年,全省冷藏運輸車產量達到15000輛以上。

10.冷鏈質量追溯和安全監管工程。加強冷鏈物流檢測和監管設施建設,建立檢測監管平臺,完善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選擇一批大型農產品、食品、藥品生產和冷鏈物流企業,建立從生產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質量追溯體系。加強對冷鏈各環節溫控記錄和產品品質的監督和抽查。完善冷鏈物流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立企業信用記錄,對違法失信企業開展聯合懲戒。

(二)快遞物流重點建設工程。

1.快遞物流園區建設工程。支持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建設承擔區域中轉、分撥集疏等功能的區域性快遞物流園區。重點推進鄭州京東“亞洲一號”現代化智能物流中心、中通快遞國際業務總部、韻達貨運華中總部基地、漯河東興電商物流產業園、豫東快遞物流產業園等建設。到2020年,全省建設20個省級快遞(電商)物流示范園區,每個園區快件集散分撥日處理能力達到50萬件以上。

2.城市快遞終端配送工程。引導快遞企業與連鎖商業機構、便民商業服務網點、社區服務機構及第三方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投遞服務合作,共建城市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在社區、寫字樓、校園等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設置智能快件箱,鼓勵企業使用智能快遞箱、快遞無人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等開展城市末端配送。到2020年,建成10000個智能快遞自提柜、1000個校園快遞綜合服務中心。

3.“快遞下鄉”工程。推進三級農村郵政、快遞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支持第三方企業設置農村快遞綜合服務站。引導骨干快遞企業利用現有供銷社、超市、便利店、“萬村千鄉”商場等,建設快遞服務網點。鼓勵快遞企業通過農村客運班線搭載快件,搭建城鄉運輸平臺,實現全省“快遞下鄉”運輸專線全覆蓋。到2020年,建設2000個鄉鎮快遞綜合服務站、30000個行政村快遞物流末端服務點,實現縣縣可分撥、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

4.快遞設施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各地規劃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快件處理中心、快件營業場所和末端服務網點。支持縣級以上城市在交通便捷的區域建設獨立占地2公頃以上的快件處理中心,引導快遞企業集聚。推動城區、縣城、鄉鎮按照服務半徑或服務人口建設30平方米以上、具備獨立空間的快遞營業場所。在社區、校園、農村設置不低于15平方米、具有獨立空間、符合業務需求的快遞配送公共服務中心。

5.快遞安全監管“綠盾”工程。完善寄遞渠道安全監管手段,建設省、市行業安全及應急指揮平臺、寄遞安全敏感用戶基礎信息庫和安全信息系統。完善寄遞渠道安全監管業務機制和標準規范,建設智慧快遞監管平臺,全面落實郵件快件100%收寄驗視、100%實名收寄、100%過機安檢及安全生產設備配置強制性標準等制度。

(三)電商物流重點建設工程。

1.電商交易與物流信息平臺工程。加快中國(河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支持買賣全球網等第三方服務平臺建設,探索開展貿易大數據集成、綜合指數發布、有形無形產品交易、物流數據交易標準制定等業務,探索形成引領全國、主導全球的跨境電商規則體系和“鄭州指數”。培育一批本土垂直電商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全國跨境電商物流大數據中心,鼓勵政府公共平臺、電商平臺和電商物流平臺等各類平臺互聯互通、信息開放共享。到2020年,培育形成10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商交易與物流信息平臺。

2.跨境電商物流創新工程。積極發展跨境電商+航空物流、跨境電商+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特種商品口岸、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型業態模式。完善跨境電商事前備案、事中監管、事后追溯的監管模式,逐步建立質量安全共治體系。完善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服務功能,鼓勵電商物流企業布局建設海外倉,拓展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大力發展鮮活農產品跨境貿易,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到2020年,建成100個(省級)海外公共倉,培育5—10家全國性農產品跨境貿易龍頭企業。

3.電商物流農村服務工程。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開展農產品直配服務試點示范。結合電商進農村,整合利用縣、鄉、村現有流通資源,完善農村物流服務網點和電商物流公共倉儲設施,規劃建設一批農村電商物流中心、中轉站。推動電商物流企業與現有流通網點共享合作,建設農村電商物流末端服務點,實現全省電商物流服務全覆蓋。

4.電商物流社區服務工程。結合推進電商進社區,推動電商物流企業新建或改造社區末端綜合服務平臺,鼓勵在校學生超過1萬人的高等院校、建筑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配套建設“收存寄”一體的公共服務站。依托社區、學校、企業、醫院、機關單位等,推廣智能投遞終端。到2020年,全省建成20000個社區電商綜合服務站點。

5.電商物流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工程。在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等領域,推動一批大型制造企業依托電商物流網絡開展綜合集成制造和分銷配送。在電子信息、通信、精密儀器等領域,推動一批技術密集型制造業通過物流外包優化生產流程。在服裝、電子、家居、工藝品等領域,推動一批終端消費品制造企業探索網絡直銷等發展模式,依托電商物流網絡提供試穿試用、退換貨、產品功能展示等特色服務。依托產業集聚區、大宗資源性商品集散地,建設150個工業品公共外倉、加工配送中心和大宗商品電商交易指定交割倉庫,覆蓋全省所有百億級產業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省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現代物流轉型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的落實,及時協調解決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一個規劃、一套方案、一套政策、一批項目”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協調聯動,強化政策項目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健全政策體系。各地、各部門要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物流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針對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中的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制定完善財稅、金融、用地、環保、價格、運輸通行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加快項目建設。按照省市聯動、部門協同、動態調整、滾動實施的原則,建立省級和市級現代物流轉型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庫。對入庫項目,各類扶持資金、產業投資基金優先支持,并在用地、審批、證照辦理方面予以傾斜。新建項目要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選址,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各地、各部門要積極幫助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四)創新多式聯運。以空陸、公鐵聯運為重點,完善多式聯運場站設施,構建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建設多式聯運信息平臺,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監管模式,探索多式聯運的“河南方案”,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夯實基礎、提供支撐。

(五)增強人才支撐。強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設置現代物流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支持建立現代物流實訓基地,擴大現代物流實用型人才培養規模。

(六)強化督導考核。建立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對省有關部門牽頭和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確定的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重點督查,定期進行專項督導服務,適時開展實施效果第三方評估考核,確保工作任務落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深圳到焦作冷鏈物流公司,深圳至焦作凍品冷藏恒溫運輸散貨拼車

下一篇:【云冷1號】10萬噸物流冷鏈項目,投資12億制冷系統方案大揭秘

相關推薦
  • 深圳冷庫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庫倉庫出租信
  • 江蘇銀寶集團舉行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專家評審
  • 2023冷庫論壇:綠色節能成趨勢,冷倉布局正回歸
  • 投資15億元 麻陽智慧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項目
  • 科技信息技術促進冷鏈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 日照遠海冷鏈物流助力日照打造“海洋預制菜
  • 物流與電商學院成功承辦生鮮電商與冷鏈物流
  • 華鼎供應鏈2023年冷鏈運輸落地配承運商招募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