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工科研究報告:糧油設備領先制造商,積極拓展冷鏈物流賽道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證券,馮勝、鄭雅夢)
1、聚焦糧油及冷鏈兩大領域,業務規模穩步增長
1.1、發展歷程:事業單位成功改制,雙賽道助推公司上市
1954-2002 年,公司前身為部屬科研事業單位,先后隸屬于國家糧食部、 商業部、國內貿易部、國家糧食儲備局、國家糧食局。2003-2006 年, 公司轉企改制,先后隸屬于中谷集團、中糧集團。2011 年,包括公司在 內的 5 家院所重組整合,成立中糧工程科技有限公司。2017 年,收購中 糧集團下屬子公司華商國際,拓展冷鏈物流工程服務業務。2018 年,公 司實施股份化改造,成立中糧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公司首 次公開發行 A 股上市。
收購東營迎春和湖南迎春,布局鋼板倉制造業務。2021 年 10 月,公司 以自有資金 2931 萬元收購東營迎春精工機械有限公司 55%股權,3275 萬元收購湖南迎春思博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55%股權,進一步配齊補強 公司在倉儲裝備方面的短板,延伸工程技術產業鏈,擴大業務優勢。
圍繞中長期發展戰略,公司將以糧油及冷鏈專業工程服務、設備制造為 業務發展核心,不斷擴大和拓展業務服務范圍,提升業務布局和市場份 額,擴大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1)通過下屬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發掘業務機會,積極開拓專業工 程服務業務及設備制造業務機會,提高業務承接能力; 2)全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以國家工程實驗室為發展平臺,培養 一批國際級的行業應用研究科技人才隊伍,推動修訂行業標 準,推廣應用國際重大科技成果和核心技術裝備成果; 3)大力發展創新型業務,加大 BIM 技術、裝備智能化等領域的研 究與應用,逐步提升該類業務的收入貢獻占比;依托已有設計 咨詢、工程承包經驗,在承接的標桿性項目——冬奧雪車雪橇 道中心項目的基礎上,拓展特種冰雪業務; 4)深入發掘國際業務機會,提高國際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 積極推進業務網點建設,提高全球重要目標市場的戰略性網絡 布點數量,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和認知度。
1.2、主要產品:業務覆蓋面廣,機電工程系統交付業務優勢突出
公司主營業務覆蓋面廣,分為設計咨詢、機電工程系統交付和工程承包 等專業工程服務業務板塊以及設備制造業務板塊,具體業務執行主體由 不同的子公司承擔。
機電工程系統交付體量最大,設計咨詢毛利率最高。體量方面,2021 年上半年,公司機電工程系統交付業務占據主導地位,占比為 38.73%; 設計咨詢收入占比為 25.91%;設備制造收入占比為 19.21%;工程承包 收入占比為 11.41%。盈利能力方面,2021 年上半年,公司設計咨詢毛 利率最高,達到 45.16%;設備制造毛利率為 22.48%,機電工程系統交 付毛利率為 14.27%,工程承包毛利率為 4.59%。
1.3、財務分析:業務規模穩步增長,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公司未受 2020 年疫情影響,業績呈快速增長趨勢。
1)公司營業收入從 2017 年 10.86 億元增長至 2020 年 20.41 億 元,CAGR 為 23.41%;公司歸母凈利潤從 2017 年 5443 萬元 增長至 2020 年 1.29 億元,CAGR 為 33.35%,業績呈現快速 增長趨勢。
2)2020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0.41 億元,同比增長 4.85%; 實現歸母凈利潤 1.29 億元,同比增長 47.75%,主要是因為公 司 2020 年上半年并表茂盛裝備,茂盛裝備的糧油加工設備銷 售訂單數量較多,同時由于國家提升糧食安全領域的投資,促 使糧油專業工程服務訂單增多,公司通過安排部署生產、銷售、 采購工作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因此新冠疫情對公司的經營情況 及財務指標的影響較為有限。
3)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1.70 億元,同比增長 6.30%; 實現歸母凈利潤 1.61 億元,同比增長 25.12%;主要是因為在 市場環境的良好支撐下,公司的設計咨詢、機電工程系統交付、 設備制造等主要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同時,為進一步配齊補強 公司在倉儲裝備方面的短板,延伸工程技術產業鏈,擴大優勢 效應,2021年10月,公司完成東營迎春精工機械有限公司55% 股權和湖南迎春思博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55%股權的并購,成 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4)公司發布業績預告,2022 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 2300-2900 萬元,同比增長 26.86%-59.9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100-2700 萬元,同比增長 37.43% – 76.70%。我們預計,隨 著疫苗全球推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國家對食品安全及糧 食保障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公司下游糧油加工及冷鏈物流行 業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公司業績有望進一步提升。
毛利率、凈利率快速提升,預計規模優勢下有望進一步增長。隨著公司 收入規模持續上升,設計咨詢、設備制造等高毛利率產品結構占比提升, 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毛利率為 22.92%,同 比增長5.88pct;銷售凈利率為6.75%,同比增長3.34pct。公司于2021Q4 完成收購東營迎春和湖南迎春,東營迎春 2020 年營收為 1.32 億元,凈 利潤為 1944.23 萬元,對應凈利率為 14.68%;湖南迎春 2020 年營收為 1.09 億元,凈利潤為 1996.59 萬元,對應凈利率為 18.39%,均遠高于 公司 2020 年凈利率 6.47%,可見并表后有望向上拉動公司盈利能力。 再考慮隨著公司業務體量穩步增長,規模優勢下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 長。
研發費用率持續提升,產品技術不斷突破。公司持續加大產品及相關技 術的研發投入,2020 年公司研發投入為 6576.33 萬元,占營收比重為 3.22%,同比增長 0.46pct;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 5,848.42 萬元,占營收比重為 5.19%,同比增長 2.78pct。截至 2020 年底,公 司獲取專利 296 項,其中發明專利 41 項,公司將研發成果積極應用 于糧油及冷鏈專業工程服務行業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及糧油機械制造 技術工藝升級及標準化中。
公司應收賬款規模控制較好,2020 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創歷史新高。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應收賬款為4.48億元,較2020年底下降12.09%, 可見公司應收賬款規模控制較好。公司主要客戶均為國內外知名企業, 信用良好,合作過程中未出現逾期付款的情況。疫情下公司業績持續上 升,2020 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創歷史新高,達到 2.31 億元, 同比增長 159.03%;2021 年三季度為-6117.49 萬元,主要是因為前三季度 是糧油加工行業投入期,經營性現金流一般為負,隨著四季度業務規模進一 步擴大,現金流水平有望進一步改善。(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1.4、股權結構:中糧集團下屬國企,核心員工激勵充分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糧集團,中糧集團通過持有中谷糧油集團有限公司 100%股權間接持有公司 39.48%股份,通過持有深圳市明誠金融服務有 限公司 100%股權間接持有公司 3.41%股份,合計間接持有公司 42.89% 股份。
公司有五個員工持股平臺,核心員工激勵充分。2015-2016 年,公司陸 續引進盛良投資、盛良一豪、盛良二豪、盛良三豪、盛良四豪五家員工 持股平臺,共激勵骨干員工 151 人(占 2020 年員工總數 8.24%),合計 持股 17.40%,有利于提高核心員工積極性和粘性,促進公司快速發展。
2、產業政策+下游高景氣促行業發展,公司引領行業發展
2.1、產業發展政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國家糧食局、國家發改委等政府部門推出一系列糧油機械行業 相關政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和振興。
糧油及冷鏈專業工程服務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屬于國家重 點鼓勵、扶持發展的產業。國務院、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農業部等政 府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產業發展政策,引導糧油及冷鏈專業工程服務行 業快速、健康發展。
2.2、下游客戶需求高景氣促進糧油及冷鏈專業工程服務行業快速發展
大米加工行業: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也是大米生產第一大國和消 費第一大國,我國大米的生產量和消費量持續增長;2021 年國內大米消 費量達到 1.55 億噸,同比增長 3.43%;國內大米生產量達到 1.49 億噸, 同比增長 0.47%。食品安全和消費升級背景下,居民對于優質大米、品 牌大米的需求將繼續提升,促進加工企業對于優質大米的生產和供應增 加,加大大米生產涉及的設備和工藝、工廠構造升級改造需求,在生產 線改造、車間技術升級等方面創造更多業務機會。
油脂油料加工行業:根據中國農業信息網預估數據,2021 年國內食用植 物油消費量達到 3635 萬噸,同比增長 10.49%;國內食用植物油生產量 達到 2856 萬噸,同比增長 1.24%;呈平穩增長趨勢。消費升級背景下, 食用油市場的競爭已不再是供應量層面的競爭,而是逐漸向滿足消費者 多樣化、高端化需求的方向靠攏。我國正在實施提高油脂自給率的戰略, 食用油在供應端呈現多元化態勢;隨著國家對油脂工業環境保護、安全、 職業健康、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相當一部分老舊的油脂加工企業需進行系統化升級改造,進而為上游的專業工程服務行業供應商帶來 廣闊的業務機會。
糧油倉儲物流行業:每年設計投資約46.76億元,機電工程投資約401.24 億元。
1)根據 2019 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 皮書數據,2018 年,全國糧食有效倉容 9.1 億噸,其中標準倉 房倉容 6.7 億噸,簡易倉房倉容 2.4 億噸,有效倉容總量相比 1996 年增幅達 31.9%;食用油罐總罐容 2,800 萬噸,相比 1996 年增長 7 倍。
2)根據產業鏈調研,全國糧食倉容中,60%是原糧倉容,每噸倉 儲投資額 1000 元,土建投資占比 80%,設計投資占比 4%, 機電工程投資占比 16%;40%是成品糧投資,每噸倉儲投資額 2000 元,土建投資占比 50%,設計投資占比 4%,機電工程 投資占比 46%;食用油每噸倉儲投資額是 4600 元,土建投資 占比 50%,設計投資占比 4%,機電工程投資占比 46%。據此 我們測算出全國糧油倉儲投資存量市場達 14028 億元,其中土 建投資 8652 億元,設計投資 561.12 億元,機電工程投資 4814.88 億元。根據產業鏈調研,糧油倉儲更新周期約 12 年, 因此每年全國倉儲糧油投資額為 1169 億元,其中土建投資 721 億元,設計投資 46.76 億元,機電工程投資 401.24 億元。
3)我國的糧食倉儲安全依然面臨一些問題,如部分地區糧食倉儲 容量不足、設施老舊,糧油倉儲物流設施水平仍相對落后,成 本高、效率低、損耗大等問題仍很突出;可見我國糧油總流通 量、總運輸量將呈現剛性增長態勢。我國糧食物流體系將向儲 運技術現代化、信息檢測網絡化、流通過程無縫化等方向發展, 這將為上游糧油專業工程服務供應商帶來大量業務機會。
冷鏈行業:食品冷鏈作為一種提高食品質量的供應鏈方式,被政府高度 重視;在國家可持續性扶貧、脫貧攻堅戰的戰略引導下,冷鏈物流體系 在某種程度上承載著從源頭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責任。結合我國獨特的 線上消費優勢,生鮮農產品將進入互聯網銷售和線上消費體系,這也是 我國冷鏈物流體系需求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中國的冷庫總容量從 2012 年的 7,608 萬立方米增加到 2018 年的 14,700 萬立方米,年復合 增長率達 11.6%。現有存量冷鏈基礎設施品質普遍較低,新材料、新技 術、新工藝在存量設施中鮮有采用,存量冷鏈設施的安全、環保、節能 等指標急需提升與改進,為冷鏈專業工程服務企業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
冰雪及特種制冷行業:北京冬奧實現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動中 國進入冰雪運動的新時代,伴隨著未來急劇增長的冰雪運動人口,以及 運動場館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場地及服務需求,場地場館建設及配套設臵 的建設都面臨更多機遇。
2.3、糧油機械行業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糧油機械屬于農業機械細分類別,農業機械對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促進糧食生產、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發揮著重要的裝備支撐作用。 近年來在農機補貼拉動下,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快,農機需求旺盛, 農機工業總產值始終處于穩步增長狀態,由 2010 年的 2,800 億元增長 至 2019 年的 5,52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8%。農機工業呈現平穩快 速發展態勢,結構優化,產品高端化、國際化趨勢明顯。中國農業綜合 機械化率逐年提高,2010 年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首次突破 50%,2018 年 達到 69%。農業農村部提出,到 2025 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 化率達到 75%,糧棉油糖主產區(縣)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丘陵山區 (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 55%以上,未來農業機械發展仍 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2.4、專業工程服務熱度較高,糧油機械基本實現國產化
糧油專業工程服務:過去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為各個省市的糧食科學 研究院,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市場化機制的引入,省級研究院被民營 化、企業化,由于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企業已經逐步退出競爭。由于糧 油專業工程服務行業對于專業技術和項目經驗的要求比較高,現有企業 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競爭優勢,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未來,糧油專業工程 服務行業對于工程設計、工程承包的集約化、智能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的進入壁壘,并有助于現有行業中的技術水平、項目 經驗領先的龍頭企業獲得更多業務機會和市場份額,市場格局將進一步 集中。近年來,糧油專業工程服務行業的競爭者數量較少,主要分為全 國性質的設計院和區域性設計院,主要有國貿工程設計院、河南工業大 學設計研究院等。
冷鏈專業工程服務:冷鏈物流熱度較高,市場將呈現多元化競爭態勢, 冷鏈基礎建設標準也將提高,自動化、信息化、低溫穿堂等冷庫高標準 硬件要求將更為普遍,對設計產品質量要求和行業的門檻也將逐步提高, 冷鏈設計的周期縮緊、調整次數增加、溝通服務難度加大,對人員素質 及服務要求越來越高。整體而言,冷鏈專業工程服務行業的規范性、成 熟度將進一步提升,不斷滿足冷鏈物流倉儲企業對于冷鏈基礎設施建設 的需求。競爭者包括其他領域的綜合型設計院、國際冷鏈物流公司、國 內電商或冷鏈物流公司以及地產類公司,主要有河南工業大學設計研究 院等。
糧油機械:我國已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糧油加工裝備工業體系,中小型碾 米、制粉、制油等糧食初加工裝備品種多、規格齊全,一些具有自主知 識產權的加工設備以及大型糧油加工設備得到了推廣應用,大多數糧油 初加工設備實現了自給,國內企業的部分產品已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 平。未來,隨著數字化設計制造等技術的興起,我國糧油機械向智能化、 信息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此發展趨勢下,糧油機械生產企業將面臨 技術革命,市場競爭格局將可能被重塑。行業的主要生產廠商主要分為 國內制造商和大型國外設備制造商,主要有瑞士布勒集團、日本佐竹株 式會社、三久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蘋樂面粉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等。(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5、公司品牌底蘊厚,細分行業應用更加廣泛
從項目經驗及技術研發水平狀況看,公司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在行業內具 有重要影響力的樣板模范工程項目。2003 年以來,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 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9 項,獲得重要的國家級、省部級、行業級獎項 62 項。取得的大部分科技成果為國內領先水平,部分科技成果達到國際 同期先進水平。公司深度服務于北京冬奧會,承擔設計了北京冬奧會國 家速滑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高山滑雪中心為代表的冬奧核心項目, 以及上海冰雪之星、廣州融創滑雪場等高端冰雪項目,為公司積累了最 高標準的冰雪體育場館場地設計和施工經驗,將為參與冰雪及特種制冷 工程市場奠定技術基礎。
從制定的行業標準數量看,近年來公司牽頭起草和制定了《糧油機械軋 胚機( GB/T37494-2019 )》、《 糧 油 機 械 產 品 型 號 編 制 方 法 ( GB/T36139-2018 )》、《 食 品 安 全 國 家 標 準 谷 物 加 工 衛 生 規 范 (GB13122-2016)》、《冷庫工程用金屬面絕熱夾芯板工程技術規程 (T/CECS619-2019)》、《冷庫設計規范(GB50072-2010)》、《冷藏庫 建筑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BJ11-2000)》等各類重要行業標準近百項, 在行業內具有頂尖的技術話語權。
從糧油機械制造產品的地位看,公司在糧油機械制造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在相應種類的糧油機械領域已制造出具備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的產品。 張家口裝備成立 60 余年以來,一直從事磨粉機的研發,磨粉機技術在 國內廠商中處于領先地位,公司的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各大面粉企業。南 皮裝備的核心產品榨油機的品牌“渤海”廣受認可,已應用于多家大型 榨油企業。無錫裝備的烘干設備研發制造歷史已超過 30 余年,產品已 應用于多家糧油加工、倉儲企業。
3、投資分析
糧油加工領域,公司提供糧食倉儲物流,谷物 、雜糧、油脂油料、飼料 等加工及深加工、烘干等業務,具備裝備研發制造、工程咨詢設計、機 電系統交付能力。“糧食安全”背景下,糧食倉儲呈現較好增長態勢,公 司糧油設備及工程服務有望充分受益。
冷鏈物流領域,公司收購華商國際,提供冷鏈物流、速凍食品及肉類加 工、冰雪及特種制冷、醫藥與生物制品生產及冷藏存儲等業務。食品冷 鏈是一種提高食品質量的供應鏈方式,被政府高度重視,冷鏈物流倉儲 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公司冷鏈物流業務有望充分受益。北京冬奧實 現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動中國進入冰雪運動的新時代;公司趁 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東風,積極布局冰雪及特種制冷業務。
基于糧油加工及冷鏈物流下游需求分析,各項業務關鍵假設如下:
1)專業工程服務:主要包括設計咨詢、機電工程、工程承包業務, 是公司核心業務,具備國內領先技術水平。隨著糧油加工、冷 鏈物流需求的高景氣,公司將充分受益行業增長。以糧油倉儲 為例,每年全國倉儲糧油投資額為 1169 億元,其中設計投資 46.76 億元,機電工程投資 401.24 億元;根據公司 2020 年專 業工程服務收入測算,公司設計咨詢業務市占率為 8.64%,機 電工程市占率為 3.11%,處于較低水平,未來市占率有望快速 增長。公司規模擴張下優勢明顯加強,產品結構持續調整,東 營迎春、湖南迎春等高盈利能力公司并表,毛利率有望進一步 增長。
2)設備制造:農機工業呈現平穩快速發展態勢,農機工業總產值 由 2010 年的 2,800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5,523 億元,年復 合增長率達到 8%。公司糧油加工裝備品種多、規格齊全、具 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得到了大范圍推廣應用,部分產品已 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預計實現較快增長。規模優勢下, 預計毛利率有望進一步增長。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