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冷運、每日優鮮、新夏暉、百勝物流同臺,共議“冷鏈物流向新而生”

主持人:秦玉鳴
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
嘉賓:
危 平 順豐冷運總裁
汪達海 每日優鮮副總裁
費 莉 新夏暉Vice CEO、首席戰略官
韓天舒 百勝中國副總裁、物流總經理
(從左向右依次為秦玉鳴、危平、汪達海、
費莉、韓天舒 )
12月10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物聯”)主辦,中物聯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冷鏈委”)承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以下簡稱“冷鏈年會”)在合肥舉辦。當天上午,一場主題為“轉折之年,如何向新而生?”的對話如期展開。
1
新變化與新挑戰
秦玉鳴:首先請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公司今年感受到了哪些新的變化?
韓天舒: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都在應對各種檢測、消毒、檢查,所以今年最大的挑戰就是不斷的找解決辦法,以保證正常的供應,同時大家對冷鏈越來越熟悉了。
費莉:新夏暉主要是2B業務,面臨的挑戰也差不多。目前,線下業務銷量下滑,或者說波動比較大,我們作為物流商與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直在想如何幫助客戶共度這個危機?今年在公司主營業務上面,第一,主要是增加應急反應的速度,面對任何變化,新夏暉可以在科技支撐下實現4~5小時完成無縫切換;第二,線下業務下滑,那我們的業務增長在哪里,這也是我們今年關注的。
汪達海:我們公司有兩個模塊都被納入冷鏈關鍵環節,一個是每日優鮮,一個是每日一淘。今年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我們今年也做了一些大的戰略改變,比如,未來五年計劃投資百億元,與上下游供應商一起打造共生、共長、共建、共享的新生態。因為面臨的挑戰,不是某一個環節、某一個公司單獨能夠應對,必須大家一起抱團取暖,形成一種新生態,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保障。
(順豐冷運總裁危平)
危平:順豐冷運主要有三張網,第一張網是全國有30多個冷倉;第二張網是干線網,覆蓋了全國200多個城市;第三張網是末端配送,包括2B和2C兩個部分。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疫情下都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尤其我們的業務有一半是2C,對我們挑戰很大的就是,春節之后因為大家都出不了門,在線上消費,2C訂單量的增長非常大。但是人出不來,找人也難找,因此挑戰非常大。而我們作為物流企業有義務把這些問題解決好,雖然很痛苦,但過程是痛并快樂的。今年另一個特點是網紅經濟、直播經濟非常火爆,但訂單量波動也非常大,一場直播帶來的增長是平時的三倍甚至十倍的上漲,對整個動態資源的安排意味著非常大的挑戰。此外,今年下半年,因為進口冷鏈食品也帶來一些疫情的影響,并對我們的應急體系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未來,順豐冷運希望為所有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秦玉鳴:今年確實挺難,挑戰也非常大,上半年是準戰時的狀態。但危與機是并存的,今年突然進入這樣一個狀態,很多企業并沒有做好準備,你們最難的是什么?
費莉:疫情來了以后,怎樣增加自己的抗擊打能力。我們布局比較清晰,盡管我們一些主要客戶業績還在下滑,今年相比去年依然有兩位數的增速。具體來說,最難的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面對傳統客戶如何提升我們的價值,包括在應急方面,在質量100%安全的情況下,用科技降低成本,跟客戶共生存。第二,自身如何發展。針對第二個問題,新夏暉主要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業務多元化。二是靠科技,今年是科技大發展的一年,一方面將科技植入到運營,提高運營能力;另一方面將科技植入到產品,將科技和物流服務一起推銷給客戶,這對客戶也非常需要,因為客戶自身也需要打通所有的信息。第三,在資本方面布局。新夏暉在疫情下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主要就是得益于這三方面。
韓天舒:最難的事正在發生。最近隨著新冠疫情的變化,更多人關注冷鏈產品,尤其進口冷鏈產品。因此,現在最難的問題不像年初時全國都差不多,以湖北為中心,其他地方的貨沒事。現在面對全國,問題層出不窮,地方政府的監管要求,在不同的地方要求是不一樣的,要說服不同的官員,不同的政府監管部門。
(每日優鮮副總裁汪達海)
汪達海:大家的難是一樣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保障。可能因為疫情的影響,讓食品安全問題顯得特別突出,這也是整個產業鏈自上而下都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保證食品安全這件事,我們得提前做一些布局,包括在生產端、供應端布局。當形成戰略合作的時候,我們在實現無縫對接,在安全保證上可以提供很大的支撐。大家想一想,現在誰能保證從國外進口的一些產品在運輸途中或包裝途中,絕對不會出現問題?如果我們從生產端到物流端,包括倉儲端都能夠有效地無縫對接,就能夠降低風險,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對于生鮮包括冷鏈行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物聯網、智慧化、信息化技術的加持下,未來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危平:除了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倉庫面積的增加。在倉庫面積翻了好幾倍的情況下,怎樣保證客戶訂單生產出來就發出去,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今年,我們在倉庫的流程設備系統方面做了比較大的投資和改革,開發了一套流程,現在幾個比較大的倉庫都在推行,這對我們整個庫內產能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今年2C訂單量爆增,也倒逼我們推動了整個生產和管理的飛躍。
2
新環境與新機遇
秦玉鳴:最近這幾個月,所有老百姓都知道冷鏈了,冷鏈突然就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開始加強監管,國家級的冷鏈監控平臺已經建立起來了,各市都在建冷鏈監管平臺,正好我們做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明年開始實施。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各位如何看待和應對接下來新的環境?
汪達海:明年3月,冷鏈物流會有一個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從長期來看,更高的標準會讓行業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從短期來看,不同企業的感受會不一樣,但標準是冷鏈企業必須要執行的,不光是受疫情影響,也是我們服務民生的承諾。我個人的感覺是,它難,但也是機會,克服了,我們在在冷鏈這個專業領域就是先入者。面向新的要求,我們要做的就是結合我們的技術實力和科技實力去創新,這是對社會、對消費者最好的交代。
危平:強標的推行對行業發展是非常好的消息。實際上我從事冷鏈業務三年時間,感受很深,整個市場價格競爭非常激烈,但低價競爭對冷鏈行業的規范發展而言是惡性循環。早期之前,整個行業的門檻比較低,導致進來以后不規范的現象比較多,到現在還存在惡性循環。強標的推行,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有一個陣痛,對很多企業有比較大的考驗,但長遠來看,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事情,對推動整個中國冷鏈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一直以來,順豐無論哪項業務,安全都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也一直希望推動整個行業的標準體系建設,所以我們一直都是非常歡迎、積極準備。
(新夏暉Vice CEO、首席戰略官費莉)
費莉:首先,我覺得冷鏈物流所有企業在強標非常具象化的要求下,可以用競合關系把冷鏈物流覆蓋率越做越大,這對行業里每一家企業來說都是共贏。其次,新夏暉自身如何應對?第一不能用原來那套理論,我們會慢慢把質量控制完全從運營當中分離出來。一個強標推出不是溫控管理,更重要的是傳達安全、健康、綠色和管理體系的不一樣。質量以前是覆蓋我們每個動作、每個運營流程,但是現在要分出來單獨做一套獨立的體系。對內來講,質量就是能力,對外質量就是一個服務的產品,這樣的話我們還是可以在這個行業保持質量方面的高水準。
韓天舒:我們要擁抱新的標準,不斷提高自己的品質,保證食品安全,應該做的我們都會做。
秦玉鳴:實際上,現在中國冷鏈物流沒有發展起來,很重要的一個潛力市場是農產品,中國農產品走冷鏈渠道的大約才10%,而發達國家90%的農產品都是冷鏈物流。下一個五年,農業農村部在這方面發力非常大,要對所有農產品進行標準化儲運。預計未來3~5年會有特別多的機會,也面臨很多挑戰。很多資本提出,冷鏈物流有3~5年的窗口期,大家如何看待這個觀點?現在到了這樣一個窗口期嗎?
危平:接下來是中國冷鏈物流的黃金十年。現在冷鏈物流面臨三大的趨勢:一是2B和2C的聯動和融合;二是線上線下的融合;三是渠道扁平化,現在基本上產地直供,同時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提高。這三大趨勢帶來的機會非常多,渠道扁平化對網絡的要求非常高,訂單的碎片化對網絡的要求也非常高,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再加上明年強標的推行,要求會越來越高,未來絕對會進入良性的發展,我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十年。
費莉:其實從資本的關注可以看出來,資本在哪里,窗口期基本上就到了。最近確實到了整合的時代,包括各種各樣的整合。但我覺得窗口期的時間也許會再長一些,主要是由于規模問題,如果行業規模不是擴大的很厲害,在這個行業里所有玩家就會受到限制。所以,我覺得冷鏈真正的窗口期應該還會更長,規模還會更大,希望能達到萬億級。至于當前3~5年的窗口期,對于冷鏈行業的部分企業,特別是優秀的企業來說可能是到了。
韓天舒:從數量來看,可能這是風口期,不是窗口期。
秦玉鳴:行業進入了窗口期,或者說風口期,現在有很多的挑戰,包括2小B和2C業務的快速增長,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要去面對的、要擁抱的。未來想在這個江湖立足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站在風口上才能被吹起來?
(百勝中國副總裁、物流總經理韓天舒)
韓天舒:作為供應商要跟上頭部企業的發展步伐,無論是順豐、每日優鮮,還是新夏暉,我們都要快速增長,包括品質要求的提高,物聯網化、數據化等等都要變,一定要跟上頭部企業發展的節奏,踩上點,才可以一起走到下一個五年、十年。總之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該淘汰的淘汰,該舍掉的舍掉,一定要往前走。
費莉:從底層來說,為了冷鏈健康發展,我們在合規性和質量的保證度上,應該不折不扣的做整個鏈條的業務;從中間層面來說,要保證硬實力,物流是效率領先的,倉的資源、配的資源,還是講究成本、質量、服務的綜合最高效;從高的層面來說,不管什么企業,都應該做一些前置投資,包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一定要有,同時物流也是講究信用的,因為每個環節都在做交接,信用和企業價值觀看似不重要,到后面發展越來越大,跟更大的企業合作時,越來越連鎖化時,這些軟實力就非常重要。
汪達海:首先要擁抱互聯網,這是冷鏈智慧化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這一點不做的話,那真的要被行業淘汰了。其次,要結合自身實力,做階段性的戰略抉擇,因為未來的冷鏈不外乎就是三大層次,全球化、全國化,或是區域化,企業定位一定要明確,這個決定了企業在線路、鏈路布局的規模和相應的投入。第三,未來的合作模式可能要開放一些,過去是自己有一個公司,自己當老板獨當一面,這是一種;另一種是當風口來臨的時候,怕沒有用,與區域性的或全國領先的企業構建戰略合作,而且你的占比不一定大,也可能比較小,但如果你沒有開放的心態,拒絕合作,可能因為你太小就會被吹跑。豬在風口能飛起來,但有的豬不光是飛起來,是會飛走,因為這個豬太小了,所以在合作模式上要有一些準備,早做準備,別等著資本進來了再做準備。
危平:第一,緊跟行業趨勢發展,結合這個趨勢尋找自身的定位和機會,這很重要;第二,質量的提升一定要提前做準備,尤其是前期這方面投入比較少的,冷鏈物流食品安全提升一定是大的趨勢,如果不提前準備,未來很容易被淘汰;第三,做好人才和技術的儲備,其實物流成本很高,但要通過技術手段降低成本,同時干所有事情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好人才的儲備。(本文刊載于《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2020年第24期封面專題)
近期看點
本期編輯:崔冬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