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爾塔更毒的變異株來了!北京農貿市場、進口冷鏈食品緊急防控

由德爾塔變異株主導的疫情已擴散至全國多個省市。據統計,近18天里,國內累計新增本土病例已超600例,絕大部分都與德爾塔變異株有關。
7月28日至今,北京累計共出現9名新冠肺炎感染者,近4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但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
8月9日,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冷鏈管理、藥品銷售管理相關舉措。
圖片來源:直播截圖德爾塔變異毒株帶來的警報還未解除,一個名叫“拉姆達”的變異毒株又開始出現“冒尖”趨勢。
農貿市場需每周對環境開展核酸檢測
農貿市場、冷鏈食品等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內容。唐云華在發布會上介紹,北京將加大農貿市場核酸檢測頻次。
具體來看:
1、農貿市場新從業人員、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涉進口冷鏈食品衛生清潔人員,持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在市場內從事經營等活動;
2、農貿市場內其余從業人員,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在市場內從事經營等活動。
3、農貿市場需每周對環境開展核酸檢測,采樣數量不少于20件。
據了解,圍繞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物流、倉儲、生產加工、經營等各環節,北京已累計出臺防疫指引11項。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督查和通報曝光力度,查找防控風險隱患。按照“四個不放過”(即問題未查清不放過,原因未分析透不放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未受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的要求督促各區和各市場主體落實整改。
下一步,北京將繼續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監管。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第三方冷庫將是監管重點單位。無檢驗檢疫證明、無核酸檢測報告、無消毒證明、無“北京冷鏈”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將一律不采購、不使用、不運輸、不貯存、不銷售。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臺自去年11月1日起正式運行,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追、去向可查”。目前,在各家經營進口冷鏈食品的商超里,基本都已附上產品追溯二維碼。
購四類藥品需實名登記
零售藥店是疫情防控的“哨點”。市藥監局副局長王福義介紹,北京市發現京外關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晚,市藥監局下發通知再次強調,要求全市各零售藥店嚴格落實有關測溫掃碼、經營場所通風、戴口罩、加強工作人員健康管理等要求。
同時,要求藥店人員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購藥人員開展流行病學史詢問,對于有過疫情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有發熱體征、接觸過密接人員等情形的立即登記報告。對購買治療咳嗽、發熱、咽干咽痛及抗感染等四類疫情防控藥品執行實名登記制度,明確上報途徑。
圖片來源:壹圖網按照“線上線下一致”原則,藥監部門同時監測網絡藥品交易。
組織各區市場監管局監測疫情防控藥品網絡銷售行為,建立網售藥品零售企業臺賬,重點監測對購買疫情防控類藥品人員實名信息登記情況,包括銷售平臺是否具備信息登記采集能力,以及姓名、聯系電話、住址、身份證號、購買藥品名稱和數量等信息登記是否完全。對違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行為,嚴格督促整改。
德爾塔還沒走,拉姆達又來了
德爾塔變異毒株最早發現于印度,目前已成為全球很多國家的主要流行毒株,具有傳播力強、病毒載量高等特點。然而,德爾塔變異毒株帶來的警報還未解除,一個名叫“拉姆達”的變異毒株又開始出現“冒尖”趨勢。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目前,該毒株已被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現,據統計,美國已有1060例拉姆達毒株感染病例。世衛報告稱,拉姆達毒株潛在具有更高傳染性,已將其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病毒之一。
在過去兩個月中,“拉姆達”變異毒株已成為秘魯、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烏拉圭、巴拉圭等南美多國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之一。如今,拉姆達的足跡已遍布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據英格蘭公共衛生局數據,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西班牙、以色列、英國、津巴布韋等國家已出現拉姆達感染病例。
有研究指出,“拉姆達”變異株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傳染性,而且或能逃避中和抗體、降低疫苗保護力。可以確定拉姆達變體病毒感染細胞的活躍程度不亞于德爾塔變體。為了中和拉姆達病毒變體,大約需要產生比中和其他毒株多1.5倍的抗體。
不過,世衛報告稱,目前無證據表明拉姆達讓疫苗效果打折。若要延緩病毒的傳播與疫情的蔓延,接種疫苗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圖片來源:壹圖網專家表示:戰勝新冠病毒及變異毒株的希望在于大規模接種疫苗。此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手段仍是必要的。不能讓病毒在人群中失控地傳播,這樣才能降低基因突變的發生率。
記者丨北京商報(記者陶鳳 王晨婷)、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
編輯丨張蘭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