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爆發的疫情源頭到底是不是歐洲冷鏈帶過來的?

昨天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楊鵬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的時候表示:對北京新發地病毒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1]
(央視新聞微博截圖)今天,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從病毒的組成結構來看,此次病毒不像北京兩個月以前出現病例的毒株,更像歐洲的,但是歐洲的不代表來自歐洲國家,歐洲的概念是廣泛的,包括要跟美國病毒毒株進行分析,大部分來自歐洲,俄羅斯的病例大部分也是源于歐洲,也就說我們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顯示毒株源于歐洲可能來自歐洲國家,也可能來自美洲國家,也可能來自俄羅斯,還有待與進一步的收集信息來幫助判斷。[2]
(人民日報微博截圖)那么可能很多同學會問,怎么從基因組測序的結果看出來病毒的來源的呢?為什么說是歐洲方向的病毒,又不能確定是來自歐洲還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呢?
這里邊就涉及到生物信息學的基因組比較工作。
我們知道,病毒在復制過程中,是非常容易變異的,病毒在傳播到不同地區傳播的時候,會產生一些特異性的變異。
打個比方,最早是5個親兄弟,彼此長得都非常像,但是現在5個兄弟分家了,每個人去了一個大洲,然后各自在當地傳宗接代,那么他們的后代就攜帶著5個祖先的特征,但是在后代自我繁殖的過程中會產生各自新的特征。這樣幾代甚至十幾代以后,就會出現當地的家族特色。
舉個例子,病毒A0原來的結構是aaabbbcccddd,它在傳播中產生了突變,突變的后代變A1成了aaabbacccddd,那么A1它的后代A2可能就會變成了aaabbaccaddd,A2的后代A3病毒可能會突變為aaabbaccadda。當然這是最簡單的一個突變遺傳,現實的病毒在突變中會發生非常多的情況,比如逆向突變,重組等等。
但他們的突變還是會有類似的規律的,根據這個突變規律,我們能發現不同地區的病毒特色以及他們的親緣關系。
我們國家建立了一個新冠病毒的數據庫,其中由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牽頭,整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數據庫(GISAID)等機構公開發布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那么我們根據不同病毒的中間的親緣遠近,可以繪制出一幅系統演化樹來。
此圖超大超長,感興趣的可以去參考資料地址看原圖。[3]
有了這個類似于我們族譜一樣的演化樹以后,我們可以觀察到,每個小分叉離得越近,就說明他們關系越近,離得遠就是親緣關系遠。
我們在遇到一個新發現的新冠病毒的時候,比如這次在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我們就可以通過病毒的測序結果,來與這個族譜進行比較,來確認他們的親緣關系,就像做親子鑒定一樣。
所以北京CDC專家說病毒來自于歐洲,我估計就是他們的測序結果在系統演化樹里比較與歐洲的一些病毒親緣關系最近的緣故。
那么為什么吳尊友又說,歐洲的病毒不一定來源于歐洲呢?我們接下來再看一幅圖。
上圖是來自GISAID數據庫的分析結果。GISAID數據是一個國際合作平臺,各國科學家把自己國家得到的病毒測序結果上傳到這個數據庫里供更多的科研人員分析。
科研人員根據其中接近3000個數據,畫了一個病毒的關系圖[4],離中心越近的病毒約接近于他們祖輩,越遠的病毒就是他們的后代。就像我剛才說的,一個大家族開枝散葉了一樣,形成了不同的家族。
其中不同顏色的點代表著來自不同國家的測序結果。比如最深顏色的部分是來自于中國的病毒測序結果。但是仔細看你會發現各國的病毒并沒有產生絕對的族群關系,那這又是為什么呢?
病毒是不會跑的,但是他的載體會跑。比如一個中國的感染者去了美國,就把中國族群的病毒帶到了美國。那么接下來一個意大利的感染者去了美國,同樣會把意大利的族群的病毒帶去美國。美國早期沒有起到隔離檢查的工作,所以全世界的病毒攜帶者都跑到了美國,導致美國的病毒家族異常的復雜。吳尊友的講述可以理解為,我們從病毒的親緣關系來判斷它是一種來自歐洲家族的病毒,但是歐洲家族的病毒并不一定都是歐洲來的。
跟沒法從單純的基因角度來判斷一個人的國籍一樣,現在也很難用生信測序的方法來判斷一個病毒的來源,還是要配合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這跟警察破案差不多的流程。
那么我們接下來看,如果基因組測序結果的分析沒問題,那么這次在北京爆發的病毒肯定是個外來戶(歐洲方向),那么接下來我們試著分析下,這個外來戶是怎么來的,也就是做一些流行病學方向的分析推理。
病毒沒有腿,一定是有個載體帶著它來到北京的。
那么載體無外乎就是人,動物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物品。
北京在這次疫情之前,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沒有新發病例,而且所有的輸入型病例都做到了嚴格的分散與隔離治療措施。所以從各方面來看,由人帶進北京來是非常之難的。
至于動物就更難了,活體動物入境的檢疫流程考慮下,而且是這個檔口,從疫情帶入活體動物來難度得有多高。
接下來就說說其他物品。
這次病毒爆發,首當其沖的,是三文魚?那么三文魚又怎么了?是鍋從天降嗎?
讓我們先來回顧下事情脈絡。
12日的時候,新發地的董事長張玉璽在新京報的采訪中說,只在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了病毒。
張玉璽透露,相關部門針對商品及相關設施的抽檢中,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該抽檢結果是6月12日早上收到的通知,通過我們自查,該進口三文魚的供貨來源為京深海鮮市場。目前新發地市場涉及三文魚的9名相關人員已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暫呈陰性,目前均處于隔離中。” 張玉璽表示,新發地市場的牛羊肉、豬肉、蔬菜、水果及其相關設施等抽檢中暫未發現新冠病毒。目前,新發地批發市場已整體進入應對疫情防控的一級響應。[5]其直接后果是,導致京深海鮮市場被關停。
但是14號但是今天的京深海鮮市場的檢查結果出來了,連人,帶環境監測,尤其是三文魚交易部分,全都是核酸檢測陰性的結果。
北京市疾控中心和豐臺區疾控中心聯合對京深海鮮市場海鮮區,特別是三文魚的交易攤位以及公共區域進行了抽樣檢測,合計采集的樣本一共是469件,其中有人員咽拭子樣本186件,環境樣本283件,目前結果都是陰性。[6]那么有兩種可能。
一是只有一個批次的進口三文魚被污染了,而且不是外包裝,是內部的三文魚或者包裝,進口以后運到了京深海鮮市場沒有被拆開,所以病毒沒有暴露出來。接下來被直接運到了新發地市場。所以京深海鮮市場本身沒事,只有新發地有檢查到病毒。
第二個可能就是,是新發地的其他來進口物資的病毒源感染,然后造成了新發地的內部交叉污染,污染到了三文魚區域。
如果是可能一,遇到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接觸新發地的三文魚的9個人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的呢?如果源頭在進口三文魚的話,按說這9個人直接接觸者被感染的幾率是最高的。
如果是可能二,那么海鮮那層除了三文魚,還有什么是從疫區進口的?牛羊肉或者是魚蝦類產品?有沒有在這些區域監測到環境污染?有沒有相關的工作人員被感染?
目前這兩個信息不明,我能查到的只有下邊這個內容。
6月13日,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新發地市場有45人咽拭子陽性,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
我比較好奇其他這40件環境陽性樣本,除了三文魚案板以外都是什么?以及45個陽性患者中,除了14號北京CDC公布的一些人員信息以外,有沒有B1層的工作人員被感染?是哪個區域的?
所以根據目前的掌握的信息來判斷,溯源范圍要從進口三文魚擴大到整個疫區進口的冷鏈食品上,而且除了前幾天提到的航海冷鏈問題,我最近又查了下,還有航空冷鏈運輸生鮮的。而且這個時間更短,病毒也更有可能保存活性。不過我看到新發地的進口生鮮還大部分都是海運來的。
同時采樣范圍不光是生鮮食品本身,病毒在一些光滑面包裝上都有可能在低溫下長期保存活性。外包裝,或者內層包裝都有可能。甚至在運輸中用的冰袋,或者是冰本身,都有可能含有病毒,要知道在新冠病毒的疫區,水里有病毒是常見現象,那么運輸冷鮮的冰含有病毒,也不是不可能。
除了本身被污染以外,在其他環節被污染的可能性就更多了。加工,包裝,運輸,轉運,甚至是轉運工具本身,各種環節都有可能污染這些物資。
在運達目的地后,污染物資所攜帶的病毒在隨著解凍,拆包裝或者二次加工的時候,通過空氣傳播或者黏膜傳播感染了最初的源頭1個或者幾個患者。
也就是說最初的病人可能是1或多人造成的共同暴露感染,但是現在新發地感染人數這么多,肯定是發生了內部的人傳人的交叉感染。新發地的海鮮和牛羊肉交易地點在地下一層,本身就是低溫,空氣交流很少的地方。很容易成為病毒的滋養的地方,最初感染者在這里感染了其他人員,再加上新發地密集的人員流動,就嚴重了。
所以現在要急需找到最初感染病毒的那幾個人,搞清楚他們從哪里接觸的病毒。
有人問我說,這么多人感染了,怎么確定源頭呢?是看誰發病早嗎?
發病的早晚肯定是一個因素,同時還要配合流行病學史的調查,以及前邊提到的生信分析方法,給所有的患者,以及環境采集到的陽性污染樣本,構建系統演化樹,我們就能找到他們之間的層級關系,找到最早發病的哪一個或者幾個人。然后在根據這幾個人的流行病學分析來溯源。
那么針對這種冷鏈運輸,可能存在的,攜帶病毒問題,要有什么樣子的應對措施?
我建議第一時間停運所有疫區國家的冷鏈運輸,包括空運和海運。因為現在也很難對這種偶發性的病毒傳播找到合適的檢疫方式,在沒有找到切實的檢測方法之前,都不建議恢復。很難用一個表面采樣或者內部抽樣來判斷物資是否被污染。就像當年的瘋牛病風波一樣只能全面禁止,才能杜絕這種傳播。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因噎廢食,如此舉動會造成一些社會恐慌以及非常大的經濟損失。
但是我的判斷是,冷鏈運輸的生鮮物資,對于當下的中國來說并不是急需的物資,雖然會損失一部分利益,但是這種情況,當斷則斷。想想北京這幾天就調動了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防疫工作,多少已經開業的商家又被停業,其中帶來的經濟損失又有多大?和停運疫區國家進口冷鏈產品帶來的經濟損失哪個更大?我算不出來,可能需要經濟學家來算這筆賬。
當然,除了冷鏈以外,其他疫區國家的進口物資也要進行消毒和檢疫后才能通關。以前我們只是在防人,現在看事情變得復雜了,防控措施也必須升級了,這個漏洞必須要堵上。北京的新發地市場可能是一個偶然,但也可能是必然。其他從疫區進口的生鮮產品有沒有被病毒污染?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參考
^央視新聞:疾控專家:新發地發現的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來自歐洲方向https://weibo.com/2656274875/J6D7twY0R?from=page_1002062656274875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人民日報:吳尊友回應病毒基因測序來自歐洲https://weibo.com/2803301701/J6KEFEt6r?refer_flag=1001030103_^國家生物信息中心 2019新型冠狀病毒信息庫 (2019nCoVR):新冠病毒系統演化樹 https://bigd.big.ac.cn/ncov/tree^GISAIDhttps://www.gisaid.org/epiflu-applications/next-hcov-19-app/^新浪財經:北京新發地董事長: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0-06-13/doc-iirczymk6734566.shtml^南方都市報:北京豐臺:對京深海鮮市場特別是三文魚交易攤位抽檢結果均為陰性 https://www.sohu.com/a/401820892_161795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