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實施進口冷鏈食品最嚴措施!首發“鄂冷鏈”食品追溯碼1

我省針對以湖北為第一入境地的進口冷鏈食品,實施采樣全覆蓋、樣本全檢測、包裝全消殺、商品全追溯措施,嚴防疫情輸入。
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已增設進口冷鏈食品防控組,由市場監管、海關、交通運輸、衛生健康、商務、公安、政務辦等單位組成4個工作專班開展聯合辦公。及時制定出臺《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方案》及《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同時,修訂完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監測方案》,對8類重點從業人員、重點場所環境以及冷鏈食品和外包裝進行重點日常監測。
近期,對從事進口冷鏈食品采購、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的單位和個人,我省已明確要求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管理主體責任。重點對進口冷鏈產品的裝卸、運輸、存儲、加工、分裝、銷售等重點環節和重點從業人員進行采樣檢測。
將直接接觸冷凍冷藏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納入到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重點人群,每7天檢測核酸1次。截至目前,全省累計采集環境與重點從業人員新冠核酸檢測樣本超過197萬份,12月以來日均采樣檢測量超過3萬份。同時,對省內外各地公布的進口冷鏈食品陽性檢測情況,我省迅速處置,對涉及的各批次冷凍產品已全部下架封存,環境全面消殺,開展應急采樣檢測,防止涉疫食品流入市場,并通過新聞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信息。
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下一步,將繼續做好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從業人員及環境場所的日常監測,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嚴格執行“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必需持7日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上崗,每日2次測量體溫并報告健康狀況”制度。
對檢測發現陽性結果批次食品及時做好“物品封存、采樣檢測、人員隔離醫學觀察、環境終末消毒”等應急處置。
此外,省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組將通過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向公眾科普進口冷鏈食品防控知識,強化進口冷鏈產品從業人員健康教育,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專家溫馨提示:
居民要通過正規途徑選購冷鏈食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盡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可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觸后也應及時洗手,同時戴好口罩。
加工時,遵循“生熟分開”原則,刀具、砧板、餐具等器具單獨放置,與熟食分開,使用完后及時清洗消毒,清洗或接觸冷凍生鮮食品后,應洗手再接觸器皿或熟食。此外,肉蛋海鮮類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
湖北發出首張“鄂冷鏈”食品追溯碼!12月10日下午3時20分,從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盈石物流園內的武漢盒馬B2C冷凍倉發出的10盒泰國黑虎蝦,貼上湖北省首張“鄂冷鏈”食品追溯碼,送往盒馬生鮮宏達廣場店,并正式上架。這是湖北發出的湖北省首張“鄂冷鏈”食品追溯碼。
如何查詢食品追溯碼?
這批進口冷鏈食品到達武漢之前,食品核酸檢測證明、海關檢驗檢疫證明、消殺證明等安全信息,依次錄入“鄂冷鏈”平臺進行賦碼,再將二維碼貼于外包裝后,才能正常入庫。
由此,每一份來到武漢的泰國黑虎蝦、日本三文魚等都擁有一個區塊鏈身份證,它們從哪里來、途徑什么地方、和哪些人接觸,都會被記錄到“鄂冷鏈”平臺上。
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時,通過手機微信或支付寶,掃一掃小程序“鄂冷鏈”碼,關于進口冷鏈食品“身份證”信息,以及其流通環節接觸的人和物信息,可以全程追溯。
據了解,“鄂冷鏈”是湖北省基于螞蟻鏈和阿里云開發上線的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利用“冷鏈食品溯源碼”,實現“首站賦碼、一碼到底、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同時還實現與湖北健康碼對接,真正實現貨、庫、車、人全鏈條精準追溯。除湖北外,浙江、河南等地都已經啟用冷鏈追溯系統。
湖北省消委發布重要消費提示12月8日,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20年第12號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時,認準即將推行的“鄂冷鏈”追溯碼,并盡量選擇從正規渠道進行購買。
如發現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請及時撥打12315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或舉報。經查證屬實的,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委組織支持消費者向商家要求支付價款10倍賠償金。
來源:健康湖北、湖北日報、長江日報五峰疾控健康教育傳播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歡迎關注“五峰疾控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