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10位患者身體被冷藏,期待未來起死回生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人體冷凍是一門新興的科學,旨在把人體或動物在極低溫(一般在攝氏零下196度以下)的情況下保存,并希望可以在未來通過先進的醫療科技使他們解凍后復活及治療。
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實施人體冷凍的機構只有4家:美國的阿爾科(Alcor)、CI(Cryonice Institute)、俄羅斯的KrioRus,中國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第四家。
據報道,2017年至今,中國已經有10位冷凍人成功“住進”了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銀豐研究院)的液氮罐里,其中,既有著名的企業家,也有年僅13歲的小男孩。

中國本土第一例冷凍人是一位叫做展文蓮的女性。
2015年,展文蓮意外被檢查出肺癌,而且已到晚期,存活時間最多只有6個月。隨著病情逐漸惡化,與展文蓮青梅竹馬的丈夫桂軍民陷入痛苦的深淵。后來,醫生看到他太痛苦了,就問桂軍民:“想過人體冷凍嗎?
這句話宛如在平靜的水面扔下一塊石頭,在桂軍民心中蕩起漣漪。在思慮許久以及征得妻子同意之后,桂軍民決定放手一搏。
在進行展文蓮冷凍手術之前,中國的人體冷凍團隊已經進行過多次的動物實驗,還用比格犬來模擬整個手術過程,包括程序降溫和手術細節。
在醫學上判定一個人的死亡標準,通常分為三種:腦死亡、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但進行人體低溫保存,只會關注一個最重要的死亡標準,叫臨床死亡。
冷凍團隊實施干預的最關鍵時間窗口,是在醫生宣布病人臨床死亡后的5-10分鐘內。盡快重新啟動人的血液循環,在減緩血液凝固的同時進行降溫。讓病人的身體和器官,維持在可以復蘇的狀態。
在展文蓮被宣布臨床死亡前的72小時,冷凍團隊就到達了醫院,第一時間給她裝上Lucas。據悉,這個設備,是目前美國心臟協會認定的唯一一個能進行心臟復蘇的設備。還會注射了一些藥物,保證病人身體的血液和呼吸,可以持續的正常運行。
經過60多個小時的降溫之后,展文蓮會轉移到巨大的液氮罐中進行長期保存。整個液氮罐里,下部的液氮可以持續保持在196攝氏度左右。所以人是頭部朝下,吊裝的。這樣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頭部冷凍爭取更久的保存時間。
展文蓮成為中國本土的第一位冷凍人,三年多以來,和展文蓮冷凍在一起的,還有另外9位中國人。隔著銀豐研究院的玻璃,可以看到一整排的液氮罐,和屏幕上不停閃動的數據。
桂軍民說:“我不會幻想3、5年就能解決(冷凍人復活),但未來20、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我活得足夠長,我就一定能看得見,是冷凍這件事,讓我有了奔頭。”
在美國田納西州,27年前在液氮罐里冷凍的一個胚胎被“喚醒”,并移植到了一位母體的子宮中,成功分娩出了一個健康的女嬰。這讓參與人體冷凍的家屬們,再次燃起了希望。
《三體》編審者是中國第一位人體冷凍志愿者
而在展文蓮之前,中國第一位志愿參加人體冷凍的患者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小說《三體》的編審者之一。
當時,中國既沒有冷凍機構,也沒有志愿做冷凍的病人。美國阿爾科的兩位專家到北京醫院了解杜虹的病情。杜虹被確診為胰腺癌,但是身體非常虛弱。
杜虹死后,她的頭部和軀干被分割開來,她將要被冷凍保存的,只有頭部這一個部分。杜虹的頭部至今仍在阿爾科進行長期的冷凍保存。
科學家們的設想是這樣的:杜虹的頭部將被冷凍五十年,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五十年之后,2065年,人類科技應該就可以做到頭部和軀干的移植,到時候就像許多科幻片里描述的那樣,杜虹的頭顱被換到另一個健康的軀體上,或者更大膽一些,直接把杜虹的腦細胞聯結到機器上,成為一個人工智能,達到起死回生的目的。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