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09:08
由國家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重點學科帶頭人、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牽頭主持,南京農業大學和江蘇省農科院等聯合參與承擔的國家糧食豐產工程一項重大攻關項目水稻豐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及其應用,在2月14日召開的
????據悉,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攻關課題組匯聚了國內稻作科研推廣的優勢力量,組織了1400多人的攻關隊伍,構建了一個涉及作物栽培、耕作、土肥、植保、農機等多學科多層次參與的大協作網。尤其在江蘇26個水稻主產縣(市)建立了技術攻關核心試驗區、重點示范區與大面積輻射區,形成攻關創新、集成示范、規模推廣高效協同運作的新模式。
????課題組經過7年攻關,在國際上率先研究形成了完全適應現代稻作發展趨勢的又一新型稻作栽培技術理論體系。同時,張洪程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水稻生長規律,創立了“精苗穩前、控蘗優中、大穗強后”的12字超高產定量化栽培模式。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是通過全程生產技術的科學定量與實施,實現水稻高產、省工、節本的輕簡易栽培技術,可使相關外在資源因素和品種的內在特性實現最佳配合,充分發揮良種、土肥、植保、農機等成果的綜合增產作用,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張洪程說。
????據介紹,該技術已成我國水稻高產創建的引領技術。近年來在江蘇、安徽、遼寧、河南、黑龍江等地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結果顯示,在相同品種施肥水平下均比當地原來栽培方法增產10%以上,最高增產30%。其中,在江蘇姜堰、興化實現畝產903.8及937.2公斤的超高產,創造了稻麥兩熟制水稻高產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