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食品安全

食品工業將建立責令召回和退市制度

2012-01-13 02:28

  發改委和工信部昨日發布《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食品安全問題做了重點關注,提出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立責令

  發改委和工信部昨日發布《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食品安全問題做了重點關注,提出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立責令召回和退市制度,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實可行,重點推進乳制品、肉類、酒類等行業可追溯體系建設。

  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近年來,“地溝油”、“毒奶粉”等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規劃》中提出,目前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我國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尚不完善,一些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自律意識不強,誠信缺失。

  在政策措施一項中,《規劃》表示:要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明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堵塞監管漏洞。此外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主動召回、責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確食品召回范圍、召回級別、召回處置等具體規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實可行。

  分析稱我國召回制度不完善

  2006年,國家發改委在《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提到,鼓勵食品加工企業建立嚴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支持流通企業建設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

  去年5月23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公開征求《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修改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食品生產企業發現其生產的食品屬于不安全食品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并在3日內向地方質量監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計劃,召回已經銷售的食品。

  據悉,在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以后,2009年我國將召回制度列入了《食品安全法》。

  乳業專家王丁棉昨日表示,“從實施情況來看,我國的召回制度并不完善,缺乏對企業在實施中的監督及召回產品如何處理的監督。此外,也存在國家相關部門職責分配不清的情況。”

  關于食品行業可追溯體系建設,王丁棉舉例稱,近期發生的蒙牛致癌風波,企業本應該按照國家對于可追溯體系建設的要求,向公眾公布問題飼料來源的查詢追溯,但企業至今未公布。

  王丁棉表示,在美國及歐盟,召回制度及可追溯體系的建設相對完善,“在執行過程中全程都有專人跟蹤到位。”
?
[pagebreak]
  ■ 相關

  鼓勵乳制品企業兼并重組

  《規劃》對于乳制品工業做了較為詳細的部署。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跨地區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從而提出了培育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骨干企業。

  “培育技術先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改變乳制品工業企業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的局面;加快淘汰規模小、技術落后的乳制品加工產能,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乳制品工業新格局。”

  《規劃》中要求在大城市周邊產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的加工項目。支持乳制品加工科技的研究與產業升級,率先實現乳業現代化;鼓勵新型乳制品的開發,主要發展巴氏殺菌乳、酸乳等低溫產品,適當發展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

  目標到2015年,原料乳產量達到5000萬噸,增長33.4%;乳制品產量達到2700萬噸,增長15%,其中干乳制品(乳粉、煉乳、奶油、干酪素、乳糖等)產量900萬噸,液體乳產量1800萬噸。

  ■ 鏈接

  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目標

  到2015年,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保障安全和營養健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食品產業。

  ●食品安全和營養水平明顯提升。完善食品工業標準體系,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項;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到2015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3萬億元,增長100%,年均增長15%;利稅達到1.88萬億元,增長75%,年均增長12%。食品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1.5:1。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食品安全控制、新型節能環保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掌握和開發一批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加工核心技術和先進裝備。

  ●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培育形成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好、具有競爭力優勢的大型食品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重點行業的生產集中度,到2015年,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食品工業企業達到50家以上。

  ●區域結構布局更加合理。到2015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食品工業產值占全國比重提高到60%左右,全國建成數百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現代食品產業園區。

  ●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產品結構取得明顯改善。
?

分享到:
天天色站